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新闻 > 正文

江苏总队陈亮参加集团“建材文化心连心”巡演活动并作主题宣讲

发布时间:2024-10-08 点击次数:

近日,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,中国建材集团举行了“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”建材文化心连心巡演活动。地勘中心江苏总队陈亮参加了北新建材、泰山玻纤、百年耀华、集团总部四站巡演,宣讲建材地质人爱国奉献、“勘”当大任的故事案例。


6F761

陈亮,现任中国建材地勘中心江苏总队生态环境院院长,兼数字业务中心主任。16年来,他始终扎根一线,历经风雨,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业务骨干。承担国内外找矿和水文地质调查任务,累计主持或参与了30多个项目。引领团队进行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,累计承揽和主持项目280余个,创造直接业务收入逾亿元,先后荣获中国建材集团及全国性地质协会多项奖项。


01

扎根一线  书写青春华章




山河为伴  初心不改


刚参加工作,陈亮便投身祁连山的水文地质调查,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,也是他对地质勘查事业最初的认知。从陇西祁连山脉到绵延的松树林,他用双脚丈量土地,用双手描绘矿藏。在那段时间,他与前辈们一起穿越崇山峻岭,用地质“三件宝”探寻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。这不仅是对他地质事业的启蒙,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地质勘查工作的艰辛与成就感。是对事业的热爱,让他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,把每一次艰辛的勘探都视作对自己意志与能力的磨炼。



境外找矿  坚韧不拔


2015年,陈亮主动申请远赴非洲尼日利亚,投身找矿事业。在这片贫瘠与艰险并存的土地上,他与团队成员肩负着重要的找矿任务。工作区交通条件极其恶劣,队员们每天需要在颠簸的土路上跋涉数小时,才能开始一天的工作。由于非洲气候炎热潮湿,食物常常因为高温而变质,很多时候,他们只能靠饼干、榨菜、泡面度日。面对毒蛇、鳄鱼等危险动物的潜伏,陈亮和队员们也毫不畏惧,依然坚持在丛林中穿行,进行勘查工作。

在恶劣的环境中,他与团队完成了150平方公里的灰岩普查,找到了超过2亿吨的灰岩储量,为尼日利亚的矿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。陈亮常说:“只要国家需要,我们的脚步就会迈向那里,无论多远,无论多难。”正是这种执着与奉献,让他用“小我”的力量,助力了国家矿业的发展,真正展现了“勘”当大任的精神。


02

绿色转型 开创绿色矿山新风貌




生态共生 践行绿水青山

三园文化 铸就绿色典范


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2017年,陈亮作为江苏总队生态环境院的负责人,积极投身于绿色矿山建设,肩负起了矿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重任。他率领团队发挥地勘特色,提供“全流程服务”,对整体规划、生态修复、景观提升、安全预警等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,将绿色理念付诸细节。

在南京中联水泥矿区,陈亮带领团队通过边坡修复、景观道路建设、山顶公园建设等举措,将原本传统老旧的矿山建设成了“果园、花园、公园”三园文化的典范,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成为全国绿色矿山。

项目启动后,他第一时间组织团队开展边坡治理,经过两年的努力,原本裸露的陡坡被绿植覆盖,成了郁郁葱葱的生态绿洲。他带领团队在景观道路沿途栽种桃树、橘树等果树,将荒山变为果园,春华秋实,硕果累累。在陈亮团队的努力下,原本开矿占用损毁的土地,修复成了山顶公园,种植了上万株桂花。每到金秋时节,桂花盛开,香气四溢。正如陈亮所说:“矿山不仅仅是一座山,更是一片有生命力的天地。”


03

科技赋能 推动数字化升级




数字引领 赋能矿山智慧化


绿色转型的成功并未让陈亮止步,他敏锐地意识到,科技创新才是未来矿山发展的核心动力。为此,他带领团队开展了数字化矿山建设,致力于通过数字技术将矿山管理推向智慧化、精准化、高效化的新高度。在他的推动下,南京中联水泥矿山实现了对矿山资源储量、生产进度、安全状况等关键信息的实时掌握与精准管理,进一步提升了矿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,降低了生产成本与能耗,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。



荣誉加身 彰显科技实力


凭借出色的成果,南京中联水泥数字化矿山项目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推荐为2023年全国二十大优秀案例之一,陈亮也因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杰出表现,被江苏省矿业协会录入绿色矿山专家库。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,更是对整个团队科技实力的肯定。陈亮深知,地质勘查事业需要不断创新,需要更多的科技力量赋能,才能真正实现从“粗放式”到“精细化”的转变。他用实际行动,为矿山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,真正践行了“勘”当大任的使命。



文化传承 诠释“三光荣、四特别”


作为一名地质人,陈亮深知地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。他积极参与“善建七彩课堂”“善用资源日”等地质文化宣传,向青少年传递地质人“三光荣、四特别”精神,讲述地质人对事业的忠诚与奉献。每一次的分享,都是他对地质勘查事业热爱与责任的表达。他用亲身经历鼓舞更多青年,让他们感受到地质事业的崇高与意义,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。



陈亮用16年的坚守与奋斗,以一颗赤诚之心,将自己的“小我”融入国家的“大我”中,用脚踏实地的行动,践行了地质人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。他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,更用实际行动为地质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新时代的地质人,正是像陈亮这样的建设者,勇敢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,仰望星空,心怀梦想,在“爱国奉献”的路上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“勘”当大任之路。


分享到:

关闭